12月22日12时37分
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
长征八号首次飞行试验
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实施
火箭飞行正常
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充分继承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技术成果,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芯一级直径3.35米,芯二级直径3米,整流罩直径4.2米,捆绑2枚直径2.25米助推器,全长约50.3米,起飞质量约356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4.5吨,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3吨至4.5吨运载能力空白,对加速推进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与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构成运载能力大、中、小布局合理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搭载的5颗试验性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相关卫星载荷将对微波成像等技术进行在轨验证,开展空间科学以及遥感、通信技术试验与应用。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工程于2017年由国家航天局批复研制立项并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运载火箭系统,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飞行试验组织实施。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56次发射。
你知道吗
此次西安硬科技再次发力
多方面助力“长征八号”
为任务成功保驾护航
西安“金牌动力”全新组合
助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此次,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为发射用运载火箭提供助推、一级、二级发动机及辅助动力系统。
在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家族中,“八号”是新生的一代,是我国首款国家立项商业运载火箭,未来将成为我国主力中型火箭,承担起商业发射的重任,此次发射也为未来火箭回收进行了先期技术验证,为今后长征八号火箭改进版可实现芯级与助推器回收重复使用奠定基础。
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实现
大推力节流技术
此次,长征八号运载火箭芯一级和助推器均使用由六院研制、生产、试验的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虽然已应用于现役多个火箭型号,但在长征八号火箭的应用,依然需适应新的飞行剖面和环境条件,特别是发动机节流技术的应用,给研制团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实现发动机的可靠工作,航天六院研制团队充分识别技术风险,完成了发动机节流工况工作适应性、组件工作适应性、推力调节技术可靠性、组件环境适应性等多项关键研制项目的分析、仿真及试验验证,与总体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开展了发动机与总体推力调节控制器、伺服机构等匹配性热试车考核。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环节稳妥可靠,以确保首飞任务顺利。
成熟发动机在新环境下表现出色
火箭二级使用六院研制的2台8吨级氢氧发动机;为保证精确入轨,火箭还配备了六院研制、生产的辅助动力系统。
YF-75氢氧发动机,是中国第二代上面级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历经几代航天人的努力,氢氧发动机技术愈发成熟。虽然成熟,六院研制人员也丝毫没有掉以轻心。在接到长征八号火箭配套的需求以后,氢氧发动机队伍考虑到首飞火箭的重要性,确定了“优选配套”的原则,从产品配套伊始即保证了长征八号首飞火箭配套产品高品质要求。
针对长征八号火箭提出的新的力学环境和自然环境要求,氢氧发动机团队开展了大量的适应性验证试验,以确保首飞任务顺利。通过双机振动试验,考核了YF-75发动机对新的力学环境的适应性,试验结果满足总体要求。针对新的自然环境要求,阀门专业完成了高温典试考核,减压阀通过了高压氦气筛选及-35℃低温环境氦气筛选,电磁阀的排气孔增加了防潮套并完成阀门典试、抽检试车及校准试车考核,保证了阀门对新环境的适应性良好。电器专业对电缆接插件增加了防潮防水工艺措施并通过浸水试验考核,开展了全样验收试验,保证了电缆产品对海南新环境的适应性。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
强健大脑“西安制造”
此次发射任务中,位于西安的771所为任务配套了箭载计算机和三级动力测控组合,为任务成功保驾护航。
箭载计算机
成为长八强健“大脑”
箭载计算机是火箭控制和精确入轨的关键保证,相当于火箭的“大脑”,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箭体参数录取、飞行轨道计算、飞行轨迹卫星导航信息误差修正以及控制指令输出等多项复杂的控制任务,保证火箭准确入轨。为了让“长八”的“大脑”更强健,项目团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使得其性能和可靠性大幅提升。
三级动力测控组合
保障“长八”燃料加注安全可靠
三级动力测控组合是动力测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接收动力测控系统测控工作站指令,实现火箭的第二级燃料加注自动控制的任务。为了让“长八”燃料加注过程更加安全、可靠,项目团队采取了多项措施,使其安全性、可靠性大幅提升。